上海今年將加快完成91公里市政污水管網完善工程
近年來,上海的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。全市中小河道全面消除黑臭,劣V類水體比例從38.7%下降到18%,今年將控制在12%以內。水清岸綠不僅是上海市民的美好愿望,更成了家門口觸手可及的愜意體驗。請聽報道:
說起上海水環境治理的成效,蘇州河邊的居民感受深切。王先生在蘇州河長寧段住了69年,他告訴記者,過去根本不會往河邊走,現在特別喜歡沿河散步。
以前是一到這里就一股味道,挺厲害的,現在環境好了。這里以前沒有跑道的呀,現在都有跑道了,一直到凱旋路那邊都打通了,早上來走一圈,晚上也走,放松放松自己啊。
兩年前,蘇州河855平方公里整治范圍內,68%都是劣V類水體,如今這一比例已經下降到16.3%。水岸環境同步改善,封閉多年的蘇州河岸逐段打通,紅色的健身步道上,人氣越來越旺。長寧區建管委陳慧說,全長11.2公里的蘇州河岸線長寧段將在年底實現貫通,明年蘇州河42公里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。
長寧的11.2(公里)是貫通了6個公園,相對比較有特色。貫通的同時,我們也會南北向的,像新涇港也有一部分的提升,包括外環那邊也有6.25公里的綠道進行建設,等于是一個網狀的慢行系統。
以蘇州河第四期綜合整治工程為引領,上海的水環境治理力度有增無減。去年,上海市區兩級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,共完成408公里河道整治。治水過程中,不少科技手段效果驚艷。緊鄰國家會展中心西側的涇北河全長2.2公里,在上游來水尚未消除劣V類的情況下,涇北河依然清澈,水質穩定在IV類水水平。青浦區水務局副局長王維維介紹:
2018年頭上剛剛消除黑臭,現在我們的溶解氧達到六點幾、七點幾,提高了大概三倍。我們喝的水是太浦河的水,它的透明度也就60公分左右,常規的小河道也就40公分左右,我們這里能做到1米2。
涇北河的治水經驗是“中西醫”結合,在周邊水系安裝形似瀑布的溢流堰,通過調借“瀑布”落差,控制河水的流速,甚至能夠改變流向。在“動手術”提升水動力的同時,河道內還種植了超過10萬平方米的沉水植物,并投放了食藻蟲等生物,固本培元調養水生態。市水務部門表示,全市將積極采用人工增氧、人工濕地、生態浮島等科技手段,逐步修復受損水生態系統。
今年,全市將加快完成91公里市政污水管網完善工程、1245個住宅小區雨污混接改造等工作,將劣V類水體比例控制在12%以內。市水務局河長制工作處處長馬維忠告訴記者,上海將建設首批79個河長制標準化街鎮,圍繞既定工作目標,進一步壓實河長責任。
鎮級以上的河道我們每月進行河道水質的監測,對群眾投訴舉報反映問題的河湖也進行監測,發現水質問題比較嚴重,河長履職不利的話,我們要通過媒體曝光,還是不利的就要啟動問責制度。